城垣杯 | 上届优秀获奖团队专访:【吴海平】把握信息化机遇,落实生活圈规划实践
本期导读
点击回看获奖吴海平团队作品展示
本期采访
Q1:生活圈的划定和规划目前已经成为了学界热点,您在去年城垣杯大赛上的参赛作品《基于多源数据的15分钟生活圈划定、评估与配置优化研究——以长沙市为例》也对此展开了讨论。现如今包括长沙市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社区生活圈方面的规划实践,您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研究工作开展的具体背景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破解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充分不均衡现象,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2018年4月13日,长沙市政府发布《长沙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两年行动计划(2018—2019年)》,相继出台了《15分钟生活圈规划导则》、《长沙市便民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8个标准规范文件,促进了“一圈两场三道”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品质,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幸福感的提升。
Q2:和以往大尺度的城市规划设计相比,生活圈规划显然是一个新兴话题,您认为生活圈的规划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大背景,或者说和当前法定规划的体系应该如何结合呢?
为全面贯彻社区生活圈的理念,自然资源部起草《社区生活圈技术规划指南(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的提出生活圈规划如何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一是总体规划主要对社区生活圈规划进行定目标、提原则、编标准;二是详细规划是落实社区生活圈理念的重要规划,可开展规划专题研究,全面评估、查找问题和制定对策,明确空间划分规则,落实各要素配置的具体内容、规划要求和空间布局,形成规划行动任务;三是相关专项规划协调好与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的相关内容。
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结合长沙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生活圈规划本质上是以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需求为导向的规划,除与法定规划衔接这条主干外,更应该作为一种行动规划,强调“评估—问题—计划”这条以实施为导向的逻辑链条,建议借鉴《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形成社区生活圈“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专项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结果,推导当下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依据规划制定项目行动计划,这样使生活圈规划既能符合当下,也能迎合未来。
Q3:与众多来自高校的参赛选手不同,您所在的单位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更多接触到规划的一线工作,可否介绍一下您所在的单位?以及开展科研工作的特点?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是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二级机构,是一家专业从事软件研发、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研究与技术服务的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员工500余人,构建了智慧自然资源和规划、智慧住房和城乡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规划编制与研究四大业务板块,拥有CMMI5、城乡规划编制乙级、测绘甲级、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等多项资质。此外,中心高度重视科研创新与行业协同,出版学术专著4本,每年在各类行业论文竞赛、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现完成国家、省、市科研立项36项,拥有软件著作权6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48项。
Q4:这一轮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您可否结合您的日常工作,谈一谈您对于当前规划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的看法,以及我们要如何应对和把握?
一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载体的信息化平台,主要面向规划管理部门,侧重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监测评估预警,以辅助规划管理者全盘监督规划实施情况,这也是我们单位的主力产品之一,今年重点在推2.0版本的产品迭代和优化;
二是以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系统为载体的信息化工具,主要面向规划院、设计机构等,侧重针对传统规划编制过程中劳动密集度高、数据处理繁琐、附加价值低的环节,研发相应规划辅助编制工具,以提高规划编制人员效率,减少重复性劳动,建立部分环节的标准化机制,这一部分的工作也是我们单位着重发力的方向,相信不久后大家就能够看到可以量产和推广的产品了。
Q5:您的研究之中运用到了POI和手机信令等大数据,我们在21年的大赛中还会继续沿用这种数据申请合作的模式。您认为,当前大数据能够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从大数据发挥领域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多还是将大数据作为城市运营现状的测度指标,通过各种数据挖掘方法去分析和评估背后隐含的规律模式,从而掌握和了解目前城市运行、规划实施情况,这是我们利用大数据的主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数据始终是基于现状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数据有着不同的生产逻辑,大数据如此,小数据也如此。无论是做哪种类型的规划,现状评估终究是第一步,而大数据的出现就很好地补充了传统规划编制过于依赖小样本数据和领导拍脑袋的困境,使得对城市运营现状的动态实时评估技术上可行,比如借助动态更新的手机信令数据可以实时测度城市人流动向乃至预测趋势,这对于以往的规划从业者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这也是近几年大数据相关技术在规划领域发展迅速的原因。
国土空间规划的诞生正好处于“部门机构改革”和“规划体系重构”的双重背景下,对于广大规划师来讲,如何能够尽快打通“数据获取——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模型建构——数据可视化”的全套流程,并将其有效运用到日常规划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规划编制与研究水平是特别重要的;对于众多规划管理者来讲,如何能够借助各类信息化平台产品更好地为日常管理业务服务,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业务效能则是更为关注的重点。
Q6:您的参赛团队一共有10名成员,这是否是一支多学科背景的团队?请问在上届大赛中,你们是如何开展专业协作的呢?
Q7:今年的第五届大赛也即将拉开帷幕,您对于今年的大赛有没有什么期许?
从我们的理解来讲,城垣杯大赛更强调发现城市现状运营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并运用大数据、新技术等手段分析规律、总结模式,再进一步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因此近年来吸引了大批研究团队与机构参赛。我们团队去年的选题是落脚于公服设施均等化,提出了一套涵盖15分钟生活圈划定、评估与配置优化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虽然探索过程历经不少坎坷,但过程中团队成员都有所收获,对“15分钟生活圈”的理解也更深一层,这对团队的成长也是有所帮助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已进入到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逐渐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以前更多是“有没有”,未来可能更多是“好不好”,这也是规划编制、规划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在2021年新一轮大赛中,我们团队希望能够顺承15分钟生活圈的视角切入到城市更新与活化的研究中去,借助联通智慧足迹、百度慧眼等数据探索大数据在中微观尺度的应用前景,希望能够有所建树,也希望能够为长沙市的城市更新出一份力吧。
此外,还希望城垣杯组委会能够多探索灵活的数据申请方式,可以参考下国内其他类似数据竞赛,在保证数据脱敏的前提下适当开放重点城市的离线数据开放范围,这对于众多研究团队的能力提升也是具有重大帮助的,我们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为开放、规范和共享的大数据研究氛围,毕竟数据才是研究的生命。
最后,我们祝城垣杯能越办越好,继续做大做强!
大赛获奖作品集
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编制的《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2019-2020)》已正式出版,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点击了解详细内容
扫描二维码可购买
END.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城市决策
ID:city-ds
欢迎关注!
往期回顾:
新征程新起点 创新领航 | 第五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正式开启
赠书啦!《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2019-2020)》重装上阵!
上线啦!《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2019-2020)》开启预售!
城垣杯 | 上届优秀获奖团队专访:【梁弘】以尺度深化城市认知,以数据洞悉城市未来